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:记抚松兴参镇人参大户刘志和 好人快讯-吉林好人 曹艳英 2252914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 > 吉林好人 > 好人快讯

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:记抚松兴参镇人参大户刘志和

2016-11-03 | 来源: 长白山日报

  他是一个头脑灵活、思维敏捷的人,敢想、敢闯、敢干是他的标签;他是一个勤奋好学又敢于大胆创业的人,立足抚松县兴参镇当地实际,不断提高参籽培育技术;他是一个致富不忘左邻右舍,主动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,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的人。这个人就是抚松县兴参镇远近闻名的农民——刘志和。

  敢想,就要行动

  刘志和所在的社区名叫“参场社区”,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主要的经济收入是种植人参,而种植参籽是种植人参最为关键的一步。参籽在采摘后必须进行后期加工培育才能进行播种,参籽发育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后期人参的长势和收成。

  1988年时,抚松县掌握参籽发育技术的人并不多。头脑灵活、思维敏捷的刘志和通过细心研究和认真分析,认定参籽培育和加工一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,决定放弃种植人参,专门从事参籽加工和培育。可是技术从哪里来?没有老师教,只能靠在实践中摸索,为了掌握参籽培育的技术,刘志和到参籽加工厂去干活,不为赚钱,只为学艺。学艺过程中,他把参籽的选购、浸泡、沙培各个步骤所需的温度、湿度等技术要领默记在心。回家后,就在自家的小棚子里试验、研究。工夫不负有心人,刘志和通过一年的学习和试验,终于学会并掌握了参籽培育的关键技术。1989年,他自筹资金购买了20公斤参籽,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创业。经过他细心的培育,参籽发育极好,被当时周围参农、甚至是外地慕名而来的参户一抢而空,当年刘志和的纯收入就达2万元,成了当地人人羡慕的“万元户”。

  敢闯,抓住机遇

  刘志和经过几年的参籽培育,2004年家庭固定资产达60万元,成为年收入超10万元的富裕大户。家人和不少好友都劝他:“志和,也该歇歇了,别老折腾了,万一有个闪失,辛辛苦苦多年就白忙乎了,知足吧!”。可刘志和跟他们说:“是该知足了,可我不能就让我一个人富了,不管其他人啊,没有钱的日子我过过,知道是什么滋味,我心里最清楚,我日子没有大家的成全,也不能这么好,我要帮助更多地村民脱贫致富,还得拼命地挣钱,还需要更多的努力。”

  刘志和对人参市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,在人参种植业持续五年的低谷期间,很多人都改行或是外出打工,但他坚信随着人参生产周期6年的特点,下一个高峰期即将到来临。在人参价格持续走低,参籽价格一路下滑的市场环境下,别人巴不得把参籽都卖掉,但他还毅然决定以高于市场价格大量购买了周围人近1万公斤的参籽。这样大胆的做法,周围很多人都说他是个“傻子”。但市场验证刘志和的分析是正确的,到参籽销售时价格比购入时翻了一番,当年的经营收入突破了百万元,这让周围人更觉得他是个神话。

  敢干,带富一方

  个人的致富行为往往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和产业,要富富一群,要穷穷一方,有没有带头人,效果大不一样。自从成熟的参籽技术给自己带来了财富后,刘志和把成功经验无私分享给亲戚、朋友,不仅鼓励他们从事参籽加工,还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咨询,对缺乏启动资金的无偿提供资金,无论他手上有什么事,只要大伙打招呼他都会义不容辞的去帮忙。他说大家富了,才是真的富了,在刘志和的带动和帮助下,周围亲友、邻里乡亲们都开始从事参籽加工业,平均每户年增收5万元。

  近年,在刘志和的带领下参籽加工已成为整个镇的主导产业,每年的参籽成交量达到30万公斤,占镇里参籽总成交量的60%。刘志和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没有读过多少书。但在创业路上,他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,用技术带领着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。

  故事点睛:刘志和一名普通的农民,有着一股吃苦耐劳、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。他凭借着实践获取的关键技术带领着一方百姓共同致富。把实现乡亲们的共同富裕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和理想。

  长白山日报记者邱薷乐

责任编辑: 曹艳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