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6 赵一立 敬业奉献(岗位学雷锋)-201609 曹艳英 2221611

146 赵一立

2016-09-08 | 来源: 中国吉林网

  赵一立,男,汉族,1990年8月生,中共党员,甘肃兰州人,某部队某分队排长。

  赵一立下连分配时主动申请到这个被称作“雪海孤岛”哨所。来到哨所后,他看到的是满脸通红的战士在炎炎烈日下训练,满面烟尘的炊事员顶着炊烟一边烧着木头一边做着饭。放下行囊的他没有被艰苦的生活条件所吓倒,一门心思地扑在了工作上。他想的最多的是建设,干得最多的是工作,考虑最少的却是家人。2014年底,他母亲因心脏衰竭和乳腺肿瘤住院手术,术后需24小时有人陪护,父亲早年因公殉职,爷爷奶奶体弱多病不能照顾。为了让赵一立安心回部队,他的女朋友主动提出守护“妈妈”,一守就是一个月。在母亲术后,赵一立坚守在远离母亲三千多公里的工作岗位上,每天只是利用电话询问母亲的恢复情况。

  排长上任伊始,他就为自己立下了治“家”信条——要让战士不想家,就要让哨所有家的感觉,而他就是这个家的家长。哨所的事都是家里事,士兵的事都是家里人的事,马虎不得。维东哨所不通电,赵一立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都是检查发电机,确保哨所有电可用。一个冬天的早晨,当他去打开发电机时发现发电机出现故障了,地处偏远的维东离县城很远,电工上来维修得2个多小时的路程,为了保证冬天哨所能够正常用电,赵一立就自学修理技术和保养方法,发电机出现故障总是亲自去修理,修着修着就成了执勤点上的电工。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,每次修完发电机,赵一立的双手总是冻得肿胀疼痛甚至无法弯曲,但是执勤点的供电基本再也没有出现过大故障。2015年9月,哨所炊事员复员了,上等兵王新接替炊事岗位,伙食调剂有时跟不上,赵一立看着有菜吃不了、有饭吃不饱的情况,心里着急上火,嘴上都起了泡。他就每天利用两个小时和炊事员一起研究怎么做菜。他打电话给奶奶,询问馒头怎么蒸、兰州拉面怎么做和韭菜盒子怎么包。经过一番边摸索边学习边研究,最终王新的饭菜得到大家的称赞。

  从到维东执勤点那一天开始,赵一立就十分注重和群众百姓关系的培养,赢得景区工作人员和驻地群众的一致好评。当地老百姓养成了一个口头禅——有事就找5732***(维东哨所固定电话)。那年冬天,连续下了一个礼拜的大雪,景区推雪车在清理积雪时,被滑坡的积雪封堵在天池的山腰处,半个小时都没有开出来,情急之下,司机李师傅拨打了万能电话。赵一立接到求救电话后,立刻逐级请示,然后带领着执勤点战士带着大锹,顶着漫天的大雪前去救援,经过三个小时的拼抢,积雪中清理出了一条“生命通道”,清雪车慢慢开出来了,满脸通红的赵一立却因为缺氧而昏迷了过去。不仅是在景区,在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松江河镇也有赵一立的身影。贫苦家庭出身的他永远也忘不了那没有钱买笔、没有钱买本、没有钱买书包的经历。他一直资助着两名松江河小学的贫困学生,并且鼓励身边的士官也一同参与。赵一立每次下山都会去看望自己资助的学生,给他们送点好吃的、带些学习用品,还经常会给老师打电话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。去年底,两位学生的家庭长还特意为赵一立送来了一面锦旗。

责任编辑: 曹艳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