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富不忘乡亲:湾沟镇特种毛皮动物繁育基地带头人徐芹 在线评选-吉林好人 曹艳英 2041067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 > 吉林好人 > 在线评选

致富不忘乡亲:湾沟镇特种毛皮动物繁育基地带头人徐芹

2016-04-28 | 来源: 长白山日报

今年47岁的徐芹是江源区湾沟镇和平村三社的村民,1992年经人介绍与同村青年李广旭结婚,婚后他们一边种地,一边做些食品店、饭店之类的小买卖。随着儿子的降生,家庭开销越来越大,勤劳朴实的夫妇俩开始积极寻找致富的道路。

2006年9月,河北的一位朋友向徐芹讲起了貉子养殖的事,她听过后就用了心,“貉子养殖是个特种养殖产业,当时咱这地区还没有干的,虽然有风险,但发展前景很好,我就想先试试。”谈到当年刚创业的事,徐芹说到。于是她和丈夫商量,凑了2万多块钱,开始筹备自己的养殖事业。夫妇俩先到河北的养殖户家中考察学习,了解貉子的养殖方法及厂房建设要求,之后引进了30只种貉,在自家院落里给它们安了家。“其实养殖这行业看着容易,干起来就有一大堆难题了,我们刚开始根本没经验,貉子爱吃啥、吃多少、咋繁育都不太懂。”徐芹说。没日没夜地折腾下来,夫妇俩不仅没赚到什么钱,反而还欠下了外债。但倔强的徐芹并没有因此退缩,接下来的几年里,她不明白的地方找书本,不会做的问朋友,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貉子喂养经验。懂得多了,养殖基地的管理也上去了,徐芹成了江源区首屈一指的貉子养殖大户,夫妻俩也终于尝到了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给他们生活带来的甜头。

貉子身上全是宝,毛皮能卖到五六百元一张,肉不仅可以食用还能入药,市场需求量非常大,养殖起来还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,而且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传统农牧业。经过多年的打拼,现在徐芹的养殖基地已初见规模,貉子存栏率可达到3000多只,销售收入达150万元左右,纯利润可达90余万元,逐渐形成了一条特色养殖产业链。但这光鲜的成绩背后,却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劳动,说起这些,徐芹有些感慨:“当初为了节省点成本,我每天跑饭店,订购剩菜剩饭,回来自己加工处理,冬天手被冻伤是常事。”但看着自己人工繁育的貉子崽儿一天天长大,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。

虽然富起来了,但徐芹却并没有忘记家乡父老,对于前来参观学习的人,她每次都热心接待、细心讲解,还主动安排周围的乡亲就业,无偿带领爱好养殖的姐妹们共同走上致富路。这几年,徐芹在自己的特种养殖基地成立了巾帼信息服务站,她与家人共同承担起了信息的采集、上报、接收、传播以及信息员队伍的日常管理。借助网络平台,增加农村妇女收入,义务向周边妇女姐妹提供特色养殖貉子产、供、销一条龙技术服务,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创业致富,增加家庭收入。而她自己也因此被市、区授予“双学双比女状元”荣誉称号,2013年,被增补为吉林省农产品女经纪人协会会员,获中级农产品女经纪人资格证书。2014年,被推荐为吉林省“巾帼科技示范基地”。

记者 矣玲玲

责任编辑: 曹艳英